植牙三部曲
植牙是一種替代缺牙的方法,是恢復微笑的選擇之一。實際上,植牙的開發和使用是過去50年來牙科最大的進步之一。牙科植體是由鈦和與人體兼容的其他材料製成。通過手術放置在上顎或下顎中的柱子,像替代牙齒的堅固錨釘。
通常,植牙分為三個階段:
1. 首先,牙醫通過外科手術將植體放入顎骨。牙醫可能會建議在康復過程中飲食中吃些軟食,冷食等。
2. 接下來,植體周圍的骨頭會經過骨整合的過程癒合。使植體如此堅固的原因是骨骼實際上在其周圍生長並保持在適當的位置。骨整合的意思是“與骨頭結合”並花費時間。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等到植體完全整合好(長達數月),才能將替換牙齒連接到植體上。
3. 最後,是時候放置牙冠了。對於單顆植牙,牙醫將制作一顆牙冠。牙冠將基於大小,形狀,顏色和適合度而設計,並與其他牙齒協調一致。如果牙冠不止一個,將製作訂制的牙橋或假牙。如果身體健康,可以選擇這種治療方法。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會影響手術後的癒合,吸煙也會減慢癒合速度。
像天然牙齒一樣,植牙也需要照顧。植體周圍疾病(包括牙齦發炎,植體周圍的骨骼和組織受損)會引起相關問題。因此,在家中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以及與牙醫進行定期檢查至關重要。如有疑問,請洽專業醫師。
口腔健康園地 https://bit.ly/2R6GOl3#健康#牙齒#牙齦#牙周#口腔#口腔健康#口腔檢查#口腔清潔#牙刷#刷牙#牙線#漱口水#牙膏#口腔外科#陳建晟醫師#osdrchen
鼻竇手術
植牙成功的關鍵之一是放置植牙處的骨骼量和品質。傳統上,由於骨頭量和質不足以及與鼻竇的距離太近,上顎骨一直是成功放置牙科植體的困難的區域之一。如果牙周疾病或牙齒脫落等原因而失去了該區域的骨頭,則可能沒有足夠的骨頭來放置植體。
鼻竇增高手術可藉由抬高鼻竇底面並置入補骨材料,以植入牙科植體來解決此問題。可以使用幾種技術來抬高鼻竇並允許形成新的骨骼產生。在一種常用技術中,進行切開翻瓣,然後在骨頭上切一個小圓圈。這個骨塊被舉起到竇腔中,就像活板門一樣,其下方的空間充滿了補骨材料,促使骨骼和組織再生。
最後,縫合傷口及癒合。根據個別需求,通常等待牙科植體之前讓骨骼發育約4到12個月。放置植入物後,需要額外的癒合期。在某些情況下,植體可以在鼻竇手術的同時放置。
進行鼻竇提升手術已被證明,可以提高植體成功的機率。在此過程中,許多患者的不適感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洽專業醫師。
口腔健康園地: https://osdrchen.org/
#健康#口腔健康#口腔檢查#口腔清潔#牙線#漱口水#牙膏#口腔外科陳建晟#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陳建晟#osdrchen
缺牙了怎麼辦 ?
當我缺一顆牙時,植牙還是牙橋比較適合我呢 ?
可參考附圖說明,如有問題可詢問專業醫師 !
參考資料
1. 植牙治療注意事項 https://is.gd/KqnS7l
2. J Dent. 2012 Nov;40(11):886-95.
3. Int J Prosthodont. 2016 Nov/Dec;29(6):565-569
顴骨植體 2017/06/05
這次參加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主辦的全口重建研討會,會中請到了澳洲專家Alex Fibishenko演講,在這場精彩的演講中,一個很實用的亮點是顴骨植體 (zygomatic implant)。
顴骨植體可用於植牙手術中救援、先天或後天齒槽骨缺乏的病人,目前臨床上的成功率約有九成。謹慎的術前評估很重要,如病人的顴骨厚度、鼻竇炎、系統性疾病、磨牙、骨頭緻密度、口腔衛生狀況、抽菸與否,以及醫師與其他牙醫次專科的合作度等等,都是專業口腔外科醫師在執行顴骨植體之前,須考量的要點。
雖然成功率不低,但術後仍可能出現併發症。顴骨植體的併發症有: 鼻竇炎,皮膚或口鼻竇廔管,麻木感,發音不順,假牙斷裂,植體周圍炎等等。術前需要病人與醫師充分的討論與了解,才能夠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及滿意度。
如有相關疑問請洽專業醫師!建議就診科別:口腔顎面外科、贋復補綴牙科
以上根據:
1. Scand J Plast Reconstr Surg Hand Surg 2004; 38: 70–85
2. Periodontology 2000, Vol. 66, 2014, 41–58
3.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14; 43: 748–757
4.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26 (2017) 244–251
口鼻竇相通是甚麼?! 2018/02/03
當上顎鼻竇氣腔化(pneumatization),或上顎根尖囊腫,或過長過彎牙根,導致上顎鼻竇及牙根間很少或甚至沒有骨頭存在時,就容易產生口鼻竇相通的狀況。患者常見的症狀如液體從口內跑到鼻子,併發症如鼻竇炎或口鼻竇相通。
當下發現時,可依破洞大小做修補,從明膠海綿置入縫合到局部皮瓣修補。若已形成慢性鼻竇炎及口鼻竇瘻管,常需耳鼻喉科醫師做鼻竇內視鏡手術,及口腔外科醫師的口內清創皮瓣修補。
術後2周內避免鼻腔用力、打噴嚏時嘴巴打開、勿使用吸管、勿用力擤鼻涕及抽菸等。若菸一時無法戒除,則避免深吸。抗生素及去鼻充血劑建議使用。若之後患者有類似水或空氣從嘴跑進鼻子的症狀,則建議盡速回診。
如有疑問請洽專業醫師!也祝大家狗年行大運!
<植牙常見問題> 2017/02/05
植牙的病人上排後牙齒缺牙,
若骨頭不夠需要做上顎竇增高術,
常見併發症有:穿孔、腫脹、感染、
流血不止、鼻竇炎等‧
故術前須藉由牙科X光或電腦斷層評估。
當電腦斷層顯示上顎竇黏膜厚度大於3mm、
或鼻竇2/3的空間被填滿,
建議轉介至耳鼻喉科評估治療。
以上根據:
1.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14 Nov-Dec;29(6):1301-14
2. Clin Oral Implants Res. 2012 Dec;23(12):1398-403
3. Laryngoscope, 119:580–584, 2009
4. Chapter 19, Dental Implant Complications, Edited by Stuart J. Froum
5. 臺灣牙周醫誌,20(2):119-130, 2015
植牙術後須注意甚麼呢? 2018/4/6
常有病人在剛植牙後問我該注意甚麼?基本上就跟拔牙後要注意的事情類似,附檔案有完整的內容,常見注意事項節錄如下:
1. 咬紗布:輕咬紗布止血。
2. 慢進食:待麻醉劑作用消退始可進食,以免咬傷嘴唇或口腔黏膜。
3. 要冰敷:若有腫脹與不適,可於術後 72 小時內採用冰敷來緩解症狀。
4. 請服藥:請按指示按時服用藥物,可有效減輕疼痛、預防感染並促進傷口癒合。
5. 避吸管:避免用力漱口、使用吸管吸飲料、將血水吐出、吸吮玩弄傷口處等造成血塊脫落因而延長出血時間的動作。
6. 多喝水:術後有體溫輕微上升的現象為正常手術後生理反應,請多休息與多喝水。
7. 少講話:避免拉動傷口,引起流血。
8. 不抽煙:避免傷口癒合不良。
9. 潔牙要小心:非手術區可正常刷牙,而手術區傷口兩週內避免用牙刷清潔,以免碰觸傷口影響傷口癒合。建議配合非酒精性漱口水幫助口腔清潔。
10. 記得要回診:按時間回診,才能提升治療的成功率。如有特殊情況無法自行處理或有任何疑問,請速與院所聯繫。祝大家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齒!
以上根據:
https://drive.google.com/open…
<植牙的省思> 2017/11/28
上周末在冷風細雨中,天還未全亮就搭上高鐵前往台北進修。這次的講者是植牙大師,也是即拔即種的先驅者Joseph Kan。他謙虛並追求完美,針對植牙的病人,藉由矯正及牙周治療的搭配,並以補綴物為依歸,達到好的功能及外觀上對稱的美感。其中他提到,許多人終其一生前牙位置仍在改變,尤其當患者年紀較輕時,更需要謹慎評估。
其中令我敬佩的是,身為大師的他不吝拿出手上失敗的病例,與大家分享可能會碰到的狀況及解決方式。
他提到幾個觀念,如矯正預期牽引出X量的骨頭,需要1.3X的牙根長度,建議矯正前補骨; bone sounding在術前評估的重要性;引導骨再生時鄰牙牙周狀況很重要;狀況需要時,不排除使用假牙齦,並做到好清潔;補綴物外型對牙齦高度的調整,等等。
以上跟大家分享!
上顎植牙的併發症? 2016/03/21
周末參加鼻科學術研討會時,大家熱情地討論有關植牙和鼻竇炎的相關性及處置。
當上顎後方牙齒缺牙一段時間後,骨頭會慢慢吸收,鼻竇空間變大。
若需恢復咀嚼功能,依情形需要做鼻竇增高術,增加骨頭的量以便植牙。
鼻竇增高術後發生鼻竇炎的機率約為26%,可能因:
• 之前有鼻竇炎病史
• 鼻竇穿孔
• 骨粉感染
• 無菌技術不足
當有以下鼻竇炎症狀建議尋求專業治療:
• 鼻塞
• 頭痛或臉痛
• 紅腫發燒
• 頭前傾時更痛
• 黃稠鼻涕
術後鼻竇炎建議的處理方式:
• 早晚含漱口水一分鐘,使用兩周
• 抗生素7~10天 (amoxicillin, augmentin,
clindamycin)
• 嚴重時切開引流或鼻竇內視鏡手術
植牙前建議給專業的牙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或耳鼻喉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以上根據:
1. Dent Clin N Am 59 (2015) 97–130
2. J Oral Maxillofac Surg 72:47-52, 2014
3. Ann Intern Med. 2016;164(6):42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