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齒的窩洞2019/09/20
蛀牙或齲齒,早在1.4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治療的痕跡,是牙齒的外結構(牙釉質等)被細菌破壞,常見於兒童,年輕人及成人。牙菌斑(一層黏的薄膜),常附著於牙齒表面,當我們吃或喝含有糖份的食物,牙菌斑內的細菌會產生酸,攻擊牙齒的表面,黏稠的牙菌斑使酸持續接觸我們的牙齒,時間久了導致牙釉質的崩解,造成牙齒表面的窩洞。
蛀牙常發生於兒童,但隨著年紀,也會成為成年人的問題。當牙周疾病,牙齦萎縮,導致牙根露出,牙根外層是牙骨質,較牙釉質軟,較易蛀牙且對冷熱敏感,大於50歲的成年人,較易有牙根蛀牙的問題。
此外,蛀牙也常發在填補物邊緣,因為口內填補物過了幾年,邊緣可能會滲漏或斷裂,這些微小的裂縫易藏細菌,造成蛀牙。
可以藉由一些方法降低蛀牙:
1. 每天刷兩次牙,搭配含氟牙膏。
2. 每天用牙線或牙間刷清潔。
3. 吃的均衡(少精緻飲食,多原型食物)及營養,少吃零食。
4. 兒童可以在大臼齒長出來後,用溝隙封填劑保護牙齒,降低後牙蛀牙的風險。
5. 定期給牙醫檢查及清潔
如有問題請洽專業醫師,感謝弟弟家人同意分享照片!
延伸閱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12150
口腔及牙齒牙周健康園地 https://osdrchen.org/
One thought on “牙齒的窩洞 2019/09/20”
Pingback: 8-0 口腔保健 - 口腔顎面外科醫師 陳建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