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的美學饗宴 2018/07/01
這周末有機會跟美國紐約大學的Stephen Chu,學習牙科比色及前牙美學,有溫故知新、學無止境的感覺。重點簡單節錄如下:
• 比色可用專業的數位相機(可加偏光鏡)、比色版或比色機、黑白圖片的再檢視和專業的牙技師。
• 選擇牙冠牙材,適當且足夠的齒頸部修型;在要求一致深度的修型時,可用馬克筆作深度標示。
• 因根管治療後染色牙,先清除牙冠內的殘骸,內漂白後(CHU建議過硼酸鈉,較不傷齒質),多一點的修磨(+0.2mm),最後比色。
• 是否需要pink ceramics,可看病人牙齦的露出狀況、病人對牙齦喪失的看法,牙齦高度及位置(正常多和咬合面平行)。
• 牙齦色可以找對稱的位置當基準(1121, 1222 etc),完成後建議附近牙齒做固定,較不會因之後牙周病牙齒位移後空隙變大。
• 不排斥使用fiber post,前提齒質足夠(ferrule effect)
• 對於Socket shield持保留態度,但在非常薄的頰側骨或牙根沾黏的狀況可使用此技巧,植體放入時勿跟殘留牙根接觸。
• Type II即拔即種時,建議不翻瓣拔牙,植體有初步穩定,頰側放再生膜及骨粉,臨時假牙(無咬合點且偏頰側)或癒合帽,傷口5天勿刷牙,軟質飲食8~12周,6~8個月讓組織癒合。
• 植體可離鄰牙1.5mm,降低牙齦乳突喪失風險。
• 補骨處的感染可用雙氧水消毒。
延伸閱讀:
1. http://www.prosthod.org.tw/doc/mgz/15-1/apd15-1-3-2.pdf

2 thoughts on “紐約大學的美學饗宴 2018/07/01”
Pingback: 5-0 膺復牙科(假牙) – 口腔顎面外科醫師 陳建晟
Pingback: 5-0 膺復牙科(假牙) - 口腔顎面外科醫師 陳建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