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口腔顎面外科國際會議 2017/04/04
這次參與舉辦在香港的口腔顎面外科國際會議,
除了自己的海報貼示,
也從各領域頂尖學者中習得最新的資訊‧
他們創新且嚴謹的作法,令我受益匪淺!
以下部分講者重點節錄:
• J Helman: 5% 5-FU 局部塗抹在術後齒源性角化囊性瘤處,可顯著降低復發的機會‧
• NN Andrade: 顳顎關節沾黏的病人,要記錄家族史,睡眠呼吸中止症狀,盡早牽引骨生成,之後做關節鬆弛術,並置入顳筋膜‧
• A Sidebottom: 顳顎關節置換的併發症如: 感染、出血、脫臼、面神經麻痺、局部疼痛等‧關節置換術後對疼痛、飲食及張口有改善‧
• M McGurk: 唾液腺結石的檢查可藉由超音波、內視鏡、平面X光、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大於5mm的結石需額外碎石或傳統手術方式取出‧
• P Praveen: 唾液腺惡性腫瘤的病人若有以下表徵(腫瘤大、邊緣近、神經侵犯等),建議合併放射線治療‧
• M Galie: 患有下顎發育不全的新生兒,嚴重到影響呼吸道或餵食,可考慮早期手術治療‧
• V Ilankovan: 局部麻醉下臉部拉皮,可藉由麻醉ZT, ZF, ION, mental,
GAN, LAN等神經執行‧
• L Finkelstein: 當傳統治療無效,且無其他病因時,肉毒桿菌在頭頸部疼痛的注射,可搭配超音波或肌電圖定位‧勿過度搖晃藥劑、小心血管及危險區域、避免太淺或過深至骨膜、時常更換針頭 ‧懷孕、哺乳及重症肌無力患者不建議使用‧
• C Guerrero: 使用顴骨植體於嚴重上顎骨吸收的病人時,可使用脂肪加強覆蓋,以降低植體露出機會‧
• B Ward: 口腔癌臨床分期T1N0的病例中,若腫瘤深度大於2mm,再進行頸部淋巴廓清術‧
如有相關疑問也請不吝指教!


One thought on “香港口腔顎面外科國際會議2017/04/04”
Pingback: 7-0 進修研習 - 口腔顎面外科醫師 陳建晟